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?福建疾控中心用数据告诉你真相
秋风起,开渔忙。海鲜最近福建人的不用补碘餐桌实现“海鲜自由”啦。多汁的福建海蛎、鲜美的疾控据告带鱼、肥嫩的中心黄花鱼……一口下去全是大海的鲜味。与此同时,用数一种关于海鲜补碘的常吃说法又出现了——“我们经常吃海鲜,不需要吃碘盐”。海鲜但经常食用海鲜真的不用补碘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吗?福建疾控中心专家用科学监测和数据跟大家说清楚:“吃海鲜=不用碘盐”真的是个大误区!
根据福建省近年开展的福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显示,儿童、疾控据告成人及哺乳妇女的中心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范围,但孕妇群体的用数碘营养水平仍略低于推荐标准。这一现象提醒我们,常吃即使是在海鲜消费较多的沿海地区,碘摄入问题仍不容忽视。
那么,海鲜的碘含量究竟高不高?数据显示,海带(2950微克/100克)、紫菜(4323微克/100克)和海草(15987微克/100克)确实是碘含量高的食物。
但人们日常食用的大部分其他海鲜,如海蛎、带鱼、黄花鱼、鱿鱼等,碘含量其实并不突出:带鱼约为40.8微克/100克,大黄鱼14.9微克/100克,甚至不足鹌鹑蛋(233微克/100克)和牛奶(20微克/100克)的水平。
事实上,除了少数几类“高碘选手”,大部分海产品的碘含量与常见的肉蛋奶类相差不大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带、紫菜等虽然含碘量高,但实际食用频率和数量有限。例如,很多人并不会每天食用海带,每次摄入量也远低于100克。
再看膳食结构。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推荐的一天饮食摄入情况,一位25岁男性每日通过食物天然摄入的碘为67.5微克(烹调的损失率约为20%),远低于成人每日120微克—600微克的推荐摄入量。即便加上经常食用海鲜,也难以弥补这一缺口。而如果每天摄入5克加碘盐(约提供100微克碘),碘摄入水平则可达到适宜范围。
因此,“经常吃海鲜就不需要吃碘盐”是一个认知误区。在当前饮食结构下,碘盐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(包括沿海地区)膳食碘的重要来源。除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碘摄入外,绝大多数人需要长期食用碘盐。 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)
(责任编辑:休闲)
-
昨日泉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,8月22日至9月6日期间,该中心门户网站www.qzgjj.com)因改版升级服务需临时下线,与之相关联的网上办事大厅、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的有关服 ...[详细]
-
网友在辽偶遇黄秋实!不是已和张峻豪一起去西班牙打U22联赛吗?
对于两人去西班牙U22,球迷们几乎都一致支持,杨鸣甚至专门和黄秋实、张峻豪一同吃饭,球迷还为两人举办了欢送宴,看起来赴西班牙一事已经敲定。因为此前在全国U21青年联赛中与山东球员发生群殴,辽宁队的黄秋 ...[详细]
-
U23国足VS泰国:吾米提江坐镇,蒯纪闻+王钰栋领衔,刘诚宇冲锋
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19:30,U23国足将迎来本期国家队集训的第一场热身赛,对手是实力不俗的泰国U23队。中国U23对泰国U23队并不陌生,此前,U23国足和泰国U23队一共交手过两次,战绩为1胜 ...[详细]
-
泉州网8月1日讯记者吴丽娇 通讯员潘焱艳)近日,丰泽区举行招商项目签约仪式,7个项目签约,涵盖新能源、高新技术、软件信息、医疗、服务业等领域,总投资132.5亿元。这7个项目分别是丰泽中介服务产业园、 ...[详细]
-
10月8日,国际足联女子冠军杯第一轮角逐,武汉车谷江大女足1-0击败奥克兰联女足。据汉动力体育报道,赛后混采区,武汉车谷江大女足球员姚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。这场比赛的强度和亚冠比较的话,像亚冠哪个阶段? ...[详细]
-
苏北五虎全军覆没!“苏超”半决赛对阵出炉:南京VS泰州、南通VS无锡
10 月 8 日,“苏超” 联赛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)1/4 决赛结束全部争夺,作为苏南球队代表的无锡队在客场以 3 比 0 击败盐城队,拿到最后一张四强门票。接下来的半决赛,南京队将交锋泰州队,南通队 ...[详细]
-
10月8日下午,首届国际足联女足冠军杯在武汉体育中心拉开战幕。武汉车谷江大女足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的代表,首次站上国际女足顶级俱乐部赛事的舞台,迎战大洋洲冠军联赛冠军奥克兰联女足。凭借姜晨璟在第89分钟的 ...[详细]
-
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资料图)当地时间10月10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他与芬兰总统斯图布进行了通话。泽连斯基指出,通话中,他向斯图布分享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的具体细节。此外,双方重点 ...[详细]
-
假期还没有过去,广东队就已经开始了训练,根据媒体人传出的照片,赵睿已经抵达广东队训练基地身穿首钢队的训练服开始训练。崔永熙也来到了广东队的训练基地,为了能够赶上全运会的比赛,崔永熙有提前复出的打算,但 ...[详细]
-
日前,为认真汲取全国连续发生8起工贸企业冶金、有色、建材、机械、轻工、纺织、烟草、商贸企业)在有限空间作业时,因对有限空间认识不清、重视不够、盲目施救,共导致26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教训, ...[详细]